“穿上防护服,我就不是孩子了。”一年前,惠州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惠城区中医医院护士刘家怡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说的这句话,打动了无数人。
2021年“3·5”学雷锋日前夕,中宣部命名并公布第六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名单。其中,刘家怡入选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成为惠州首位获此殊荣的个人。
(点击图片即可观看视频)
武汉归来,刘家怡回到医院继续工作,但她的人生轨迹已经悄然发生转变。这一年来,她参加了许多公益活动,向社会宣讲抗疫故事、传播健康理念。谈起这份荣誉,刘家怡说,“十分荣幸,也倍感压力。”在刘家怡看来,雷锋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学雷锋就是要做好事,乐于奉献。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应该更多地给予患者人文关怀,在疫情面前,不畏艰险冲锋在前。
“我要弘扬雷锋精神,不断学习提升技能,做好本职工作,以我的微薄力量带动身边人、帮助更多人。这份荣誉也将激励我继续前行,让我把工作做得更好,照顾好每一位病人。”刘家怡说。
“到湖北去”
时间倒回2020年2月9日,惠州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出征湖北。彼时,刘家怡还未满20岁,是队伍里唯一的“00后”。
惠城区中医医院院长甘振雄至今依然记得刘家怡报名时的场景。2月8日是元宵节,当天晚上,医院接到紧急通知,要求派出3名医护人员,参与惠州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刘家怡是第一个报名的,当时她还在值夜班,第二天早上匆匆回家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就跟着队伍出发了。”这让甘振雄很感慨,“我感觉到了这一代年轻人的担当和责任。”
“到湖北去!”这像是一种使命,在疫情形势最为严峻的那段时间里,更是不少医护人员毅然作出的抉择。
对于刘家怡来说,“到湖北去”或许有着更多的意涵。那时的她参加工作仅仅两年,是广东支援湖北医疗队中年龄最小的队员,“说完全不紧张不害怕是假的,但是到了武汉,看到大家都在一起的时候,感到很安心!”刘家怡说,家里人的全力支持,以及身边同伴的并肩作战,给了她足够的勇气。
初到武汉,进舱的头一周,刘家怡在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负责舱内护理。作为队伍里最年轻的成员,刘家怡不久就被调整到出舱口,负责指导人员脱防护服和进行物品消杀。
这显然是一项非前线的任务,“开始还没有完全适应,总觉得自己做得太少。前辈们冲在最前线,我希望尽己所能。”刘家怡说,“我要守好这一关,让大家安全走出这个舱。”
事实上,“守关”的工作并不轻松。除了医务人员,警察、安保、保洁人员等每天也会进出隔离病房,只接受过简单培训的他们,脱下防护服每一个步骤几乎都需要指导。
这也意味着,在连续6个小时的上班时间里,刘家怡总是要不停地讲话、重复指导动作。
“感觉颈椎间盘都要突出了。”刘家怡形容,防护服裹得很紧,因为担心崩开都不敢做大动作,脖子一直是前倾状态。更难受的是N95口罩造成的窒息感,就像是6个小时被人捂住鼻子,脱了口罩才恢复正常。
除了身体上的疲惫,她还要面临逼仄环境下的心理压力。方舱里临时搭建的6平方米左右的板房,是刘家怡每天工作的岗位,一头连接污染区,一头通往清洁区,仅靠4台抽风机交换新鲜空气。每天,她都要在板房里待上6个小时,等待出舱人员,协助他们科学安全地脱防护服。撕胶布、脱帽子等看似简单的动作,她都尽可能细致小心,“如果动作幅度太大,容易产生气溶胶,粘在头发上就有感染的危险。”
感染的危险也曾不止一次地逼近。在一次穿着防护服的工作过程中,刘家怡突然感觉呼吸困难,不得不扶着墙走出门透气。脱下防护服时,她发现因为缺氧,胳膊都变色了。另一次是在处理医疗垃圾时,她不小心把手套戳了个孔,为此担心了好几天。
“很多事情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轻巧,但当时的恐惧,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会明白。”说完,刘家怡不忘开了个玩笑,“不过现在想起自己当时的样子,甚至觉得有点好笑。”
特殊的20岁
在武汉期间,刘家怡度过了自己20岁的生日。
武汉,是刘家怡去过最远的地方,在武汉支援的一个多月,也是她离开父母最长的时间。
刘家怡的20岁和同龄人有些不同。当刘家怡出征湖北时,她的许多同龄人还在念大学,这时的她已经参加工作两年了——读完中职护理专业后,18岁的刘家怡就开始进入医院,成为一名护士。
尽管已有两年的工作经验,刘家怡看起来仍显稚嫩。谈起食物和宠物时,她总是忍不住眉飞色舞,眼里有掩饰不住的兴奋。
即便是在武汉支援抗击疫情时,这位年龄最小的队员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放松方法——休息的时间里,刘家怡总是睡觉,又或是看电视剧,对她来说,这是调剂心情的最好方法。她每天都要和父母视频通话,母亲总是提醒她“做好防护,别用手抠眼睛”,她猜测母亲一定是在网上做过功课。
懂事的她每天都和家人报平安,顾及父母的感受,她很少谈论起自己的工作细节。“因为我也很害怕,会控制不住掉眼泪。在武汉的时候,也只是跟他们分享我的日常而已,比如说今天吃什么菜,下班了我在睡觉,等等。”
“等回去了,我要每天三顿都吃麦当劳,和我爸妈一起。”在武汉接受记者采访时,她盼着疫情早日结束,又流露了出孩子气。
实际生活中,刘家怡是个爱热闹、性格有些跳脱的姑娘,朋友圈记录了吃货的幸福生活、“00后”的美颜自拍、遇到的流浪猫……她也容易哭鼻子,比如压力大的时候、想家的时候。
从武汉返回后惠州后,刘家怡继续参加早在2019年就开始的大专函授课程。刘家怡说,在武汉的这段经历,让自己真正感受到什么是“长大”:“大家总会说我们很勇敢这样的话,但我心里是希望能真的做到勇敢,能和他们的表扬符合,继续不断努力学习,向着好的目标前进。”
因为接受媒体采访,在湖北抗疫期间,刘家怡的故事就在网上广泛传播,面对赞誉,刘家怡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只是做了应该做的。”
2020年3月20日,圆满完成任务的刘家怡回到惠州。“衷心感谢关心和挂念,如今平安回来,又可以一起并肩战斗。”刘家怡在微信朋友圈写道。很快,她又满怀热情地投入工作,“为了能更好服务我的病人,照顾我的患者,为了青春无悔!”
2021年1月,刘家怡调任惠城区中医医院院感办负责人,这份工作与她在武汉的抗疫经历息息相关——院长甘振雄对她有着更多的期待,“疫情背景下,院感防控是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打算把刘家怡派出去继续接受专业学习,学精学透院感防控的专业知识。”
这一年来,工作之余,刘家怡还通过惠州市教育局、南方日报惠州新闻部联合录制的“战疫英雄 青春榜样”特别思政课,与惠州近百万师生分享援鄂经历。“现在我更懂得何为责任与价值,我要努力进步,为守护人民健康持续奋斗。”刘家怡说。
【对话】
“一定会再去武汉看看”
南方日报:如果没有那次支援湖北经历,你想象过你20岁是什么样子吗?
刘家怡:应该是一边工作一边读书,回到家跟父母撒娇的小女孩。
南方日报:想过再去武汉看看吗?
刘家怡:有。一年前撤离武汉的那天,我和队友们约好今年的这一天一起再去武汉看看。因疫情原因,这个约定要延后实现了。等时机成熟,我们一定会再去武汉看看的。
南方日报:“穿上防护服,我就不是孩子了”感动了很多人,是不是在你决定参与支援湖北的那一刻,就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
刘家怡:可能大家觉得我们“00后”这一代还比较小,但其实我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当时记者问我的时候,我是脱口而出,我觉得这个工作我能做,我也能帮到大家。大家总会说我们很勇敢这样的话,但我心里是希望能真的做到勇敢,继续不断努力学习,向着目标前进。
南方日报:你怎么理解雷锋精神?
刘家怡:“学雷锋”这三个字从小就听说,在我的认识里,“学雷锋”就是说好话,做好事。学习雷锋精神并不意味着要做轰轰烈烈的大好事,而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尽己所能与人为善,医院里有一些独自住院的老人,时不时给他们倒一杯水,嘘寒问暖,尽力去照顾他们,也算是弘扬雷锋精神。对于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这份荣誉,我最想感谢的是党和国家,所以我在武汉的时候提交了入党申请书,现在是入党积极分子了,以后继续为人民服务。
【记者】廖钰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