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故事 | “姓马”更“信马”的陈先达

2023-03-23   来源:共产党员网    作者:共产党员网记者 阮玉秀   编辑:钟洁   审核:黄文学

(点击图片即可观看视频)

 

陈先达,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榜样》专题节目中的典型。

在《榜样》节目录制现场,共产党员网记者看到了一群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他们早早来到这里迎候他们的老师陈先达。出生于1930年的陈先达教授,今年已经87岁了,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60多年。当主持人问陈老:“您信吗?”陈老毫不迟疑地回答:“我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我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自称“80后”的陈老说:“只有‘信马’,才能真正‘姓马’。”陈先达教授的学生告诉共产党员网记者,他们老师是出了名的爱看书、爱写作,他的家,一方斗室却内有乾坤,满屋子的书,堆得到处都是。现在,老师已经出版了《处在夹缝中的哲学》《陈先达文集》等多本著作,还主编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等有影响力的书籍,是名副其实的“著作等身”。

“中国知识分子具有爱国忧时的民族精神传统”

5年前的那个傍晚,陈先达在电视上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发表了关于中国梦的讲话,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久久难以入睡……他情不自禁地仿写陆游《示儿》:“两岸一统日,家祭告乃翁。”

面对社会上的一些错误思潮,陈老总会以笔为剑,积极作出批判和回应。现在,很多年轻人受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提倡价值观的多元化。但是在他看来,这种看法、想法是错误的。他说,从世界范围来看,价值观是多元的,但在中国,价值观是一元的,只有多样化,没有多元化。

“中国知识分子具有爱国忧时的民族精神传统,老年知识分子更是如此。”陈先达说。

“信马”才能真“姓马”

23岁那年,陈先达从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后来到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班深造,从此,陈先达就留在了学校。陈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多年,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他说:“我读的东西不多,但就我接触过的书本而言,我深感没有一种哲学社会学说像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它的世界观方法论那样,能使我们对当今世界问题的观察‘心明眼亮’。”放眼世界,体察自身。“从新中国建立60多年的经验来看,如果摒弃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往往不得要领,甚至是一大堆废话和谎言。”陈先达强调,马哲这个专业的特点就是专业、职业、信仰三者必须统一,如果单纯把它作为一种谋生手段是不行的。与其他专业的教师不同,他不仅传授知识,同时也传播一种信仰。他认为,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是青年学生的历史使命,更是时代责任。

不讲没有准备的课

陈先达上课生动有趣,极富逻辑,“把教义整理出来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他自信地说,“对于教书,我最大的优点是认真,绝不讲没有准备的课,务求达到讲一堂课有一点思想,绝不倒‘白开水’。”到了晚年,陈先达的哲学课堂更灵活了,“学生们经常来问问题,我的家门永远向他们敞开。他们喜欢陪我散步,在人大的林荫道上。除了教室,我的家和林荫道都是课堂。”(共产党员网记者 阮玉秀)

打印  |  收藏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