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分校要闻 > 正文

【庆祝教师节】弘扬教育家精神 |“科技工作先进个人”风采展示

来源:党委宣传部、科技管理部 作者:各单位、各部门 编辑:秦敏 审核:张凯 发布时间:2024-09-09 浏览次数:

编者按:春风不语话桃李,弦歌不绝育新苗。南宁分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在第40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南宁分校陆续推送先进典型风采展示,充分发挥优秀教师榜样的立德垂范效应,讲好南宁分校优秀教师故事,大力营造全校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激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南宁分校“四个基地”建设实践。

何贵香,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南宁分校冶金与资源工程学院院长。她结合有色金属行业发展需求,聚焦有色金属冶炼及资源循环利用方向,开展了系统的持续性研究,带领科研团队不断攻破科研难题,在铜冶金、铜铅阳极泥协同处理、铜铅冶金过程中间产物协同处理、铝电解节能降碳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推动有色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撑。

5年,参与广西重大专项2项、广西重点研发项目2项、广西科技计划项目面上项目1项、崇左市科技项目2项、横向项目3项,到位经费150万元;发表论文18篇,其中,SCI收录3篇,中文核心期刊13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参与行业标准1项。指导学生获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广西区赛金奖1项、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赛区选拔赛银奖2项、铜奖3项。

蒋学先,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宁分校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冶金与资源工程学院专任教师。他长期致力于有色金属资源回收和节能降碳的研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带领科研团队及学生利用假期及业余时间,深入企业了解企业需求,与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技术研发及项目申报工作,在铜火法冶金、铜铅阳极泥回收处理、铜铅冶金过程中间产物协同处理及铝电解过程节能降碳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5年来,主持横向科研项目3项,项目经费246.30万元;参与广西重大科技专项立项2项、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2项、广西面上项目1项,校方科研经费232.9万元;发表论文15篇,其中SCI收录1篇、中文核心期刊14篇;申请发明专利8件、已授权1件,申请实用新型专利6件、授权6件。指导学生获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广西区赛金奖1项、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赛区选拔赛银奖2项、铜奖4项。

李雯霏,中共党员,南宁分校科技管理部副主任。主要从事天然产物的药物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的研究工作。近年来,聚焦崇左地区特色农作物开展天然产物药物化学研究工作,澳洲坚果青皮、果壳废料、柠檬桉树皮等特色农作物开展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及抗氧化抗炎应用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崇左地区特色农作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年来主持或参与广西重点研发项目2项广西重大专项2项、广西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提升项目3项、崇左市科技计划项目3项、横向项目1项,科研到位经费52万元;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3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外观专利1项;参与编写地方标准1项。指导学生获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广西区赛1项、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赛区选拔赛银奖1项、铜奖1项。

黄荣学,副教授,南宁分校机械与控制工程学院院长。多年来,他致力于机械CAD/CAE/CAM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聚焦广西农业机械化,特别是甘蔗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和智能化的技术研发与应用,带领学院科研团队与区内外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展科研合作。

近几年,科研成果不断取得新突破,在主持参与的科研项目数量、项目级别、到位科研经费均创学院历史新高。他以单位第一负责人参与广西科技重大专项1项,主要参与厅局级项目5项,主持横向课题2项,个人负责的纵、横向课题到位经费共计51万余元;公开发表论文8篇,其中,SCI1篇,中文核心4篇;获实用新型专利3项。通过科研反哺教学取得良好成效,指导学生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选拔赛金奖1项、铜奖1项,获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1项。

黄孝平,中共党员,教授,南宁分校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广西本科高校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西人工智能学会理事、CCF高级会员、广西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和广西职称评审专家。他紧紧围绕崇左市重点发展的甘蔗稳农产业、坚果富农产业及微电子信息产业,深入企业问需求、找选题、定方向,牵头组建了智能农业装备校级科研团队,加大科研创新力度,赋能产教融合育人。

5年来,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9项,可支配经费达130万元。其中,主持完成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横向项目1项,参与完成广西科技计划项目2项,主持在研崇左市重大研发科技专项1项,参与在研崇左市科技计划项目2项、广西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项;发表SCI高水平论文15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6项;以第一成果完成人获2023年广西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

李卫宁,中共党员,讲师,博士,南宁分校土木与测绘工程学院副院长。他深耕地理信息行业的教学与科研,以地理空间大数据分析、GIS设计与开发为依托,聚焦地理空间大数据获取与数据处理、数据分析与建模、系统设计与开发,结合当前行业需求与发展热点,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地理信息领域中的复杂问题,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与满足地方政府对地理信息数据使用方面的需求,在农业地理空间大数据、脱贫攻坚成果评估等方面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产生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年来,主持市厅级项目2项、参与2项,主持横向项目2项,到位经费40万余元;在国内外期刊公开发表论文7篇,其中,EI源刊1篇(已录用)、scopus检索2篇、广西优秀期刊2篇;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劳国炜,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南宁分校校长助理、科技管理部主任。近2年来,主持立项广西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横向项目4项,结题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科研到位经费89.4万元,发表中文核心1篇,广西优秀期刊1篇。

明确研究方向,做好学术积累。社科研究要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要从国家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视角来找准研究方向。找准研究方向后,系统性发表学术论文,积累前期研究成果。一步一个脚印,寻求自我突破。前期研究成果积累到一定阶段之后,从低级别项目开始申报。申报的过程也是再积累的过程,待完成了该级别项目所获得的研究成果也就成了申报更高级别项目的前期研究成果,可以为高级别项目申报添砖加瓦。加入科研团队,形成战斗合力。科研不能单打独斗,需要项目组成员坐在一起集思广益进行头脑风暴。一个好的选题往往需要集合项目组所有的智慧和前期研究基础,需要研究吃透申报选题指南,结合国家战略、热点、难点问题,再征求专家意见后才能最终确定,而不是自己一个人盲目敲定。要积极加入科研团队,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工作,这对于科研道路上还处在井底之蛙的科研小白尤为重要,少走弯路、快速成长。

陈娉婷,中共党员,副教授,南宁分校会展经济与管理教研室专任教师。她扎根地方、服务地方,以地方经济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为目标,依托乡村优势资源与产业,聚焦“乡村旅游与乡村产业振兴”方向,围绕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加强校、地、政、企多方联动与合作,对民族地区的乡村旅游、乡村产业振兴等领域进行研究与实践,助力“三农”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不断提升南宁分校社会服务能力。

近两年,重点助力扶绥县乡村振兴优势资源开发及产业振兴,推进扶绥县和美乡村建设,主持广西中青年基础能力提升一般项目1项,主持完成市厅级纵向科研项目1项、横向科研项目2项,主要参与完成市厅级纵向科研项目3项、横向科研项目4项,累计到位经费120余万元;积极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助力乡村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广西地方标准1项。

苏欣,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政协扶绥县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崇左市党史研究室党史专家库专家。她始终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持教育家精神的弘扬和践行,在科学研究、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等各环节,筑牢教育家精神践行主阵地。长期从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近年来,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创新成果三等奖等奖项4项,国家民族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展示1项,省级优秀案例1个;独著或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论文9篇,其中,1篇被CSSCI收录;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2项,地厅级项目3项。

王丹,副教授,基础学科部专任教师。她忠于党的教育事业,认真学习党的有关政策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完成教学工作之余积极投入科学研究,积极参加校内外线上线下培训,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教科研水平,较好体现“科研反哺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精神。

2年,她与团队成员先后完成扶绥县乡村振兴局委托的《扶绥县2023年中央和自治区财政衔接补助项目风险评估报告编制》、《扶绥乐养城康养旅游项目品牌推广策划方案》等技术服务3项,到位经费13万元;主持完成崇左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1项;主持完成广西教育厅本科教改课题1项;作为课题主持人积极申报国家艺术基金1项、崇左市社科联课题1项、广西哲社课题1项;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2项;发表科研论文2篇;出版著作《互联网时代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1部;出版教材《英语B级考试复习精要与强化训练》1部。

(一审:黄旭华;二审:秦敏;三审:张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