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分校要闻 > 正文

【党建•一融双高】党建+产教融合:坚持互融互促,构建“一目标双体系三平台”产教融合新模式

来源:计算机应用学院 作者:耿阳 编辑:秦敏 审核:张凯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南宁分校党委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各级党组织按照“1349”工作思路,持续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更好地展现南宁分校各级党组织取得的优秀成果,特推出【党建一融双高】专栏,引导全体党员从中汲取奋进力量,创先争优为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贡献力量。

一、背景

推动高校党建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是高校党组织开展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高校党建彰显新担当新作为的重要着力点。计算机应用学院党委依托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成立党支部,以支部建设推动产教融合工作取得新成效。

二、做法

(一)围绕1个目标: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

开展“党建+业务”模式,将党员的理想信念与业务能力提升相结合,通过学习、实践、讨论等方式,促进党员在思想实践上的全面提升。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学习研讨会,会议主题紧密围绕某一业务开展深入讲解与热烈研讨。支部结合产教融合工作谋划党员的年度个人发展规划,明确理论学习和业务目标及具体计划,实现理论素养和业务素养的双提升。

(二)构建2个体系:构建课程资源体系与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

支部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整合产业学院的校企资源,组织党员团队开发与更新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求的课程资源体系。体系涵盖实践操作类和理论研究类模块,引入最新的技术动态和市场趋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战技能,确保课程内容的前瞻性和实用性对标双师双能型教师标准,构建学术与技术能力并重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通过定期组织教师党员参与行业实践,邀请业内专家到校进行教学和讲座,谋划教师在职培训和学历提升计划,保证党员教师队伍在教学和技术双重发展的路上始终保持领先。

(三)搭建3个平台:科研交流平台、学生管理交流平台、指导学生技能竞赛交流平台

将支部建设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搭建企业与教师的科研交流平台。设立老、中、青三级党员示范岗,围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开展“靶向式”攻关。此平台不仅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最新的科研资讯和资源,还通过定期举办各类研讨会、讲座和校企合作项目,邀请行业领袖、学术专家与高校教师共同参与科研,促进学术与产业研究的深入融合。

将支部建设融入校外实训、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育人环节,搭建学生管理交流平台。平台充分发挥学校、企业、支部的协同育人作用,将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的学习成果转化为干实事、办实事、干成事的动力,引导学生党员敢于在职业发展过程破“卡脖子”技术难题、踏“敢为人先”创新之路、践“技术为民”初心使命。

将支部建设融入学生竞赛工作,搭建学生竞赛交流平台。通过强化教师党员带头、学生党员带头、学生干部带头的“三带头”功效,着力发挥学科专业竞赛中的“传帮带”作用,以点带面、赛教融合,优化人才培养路径,凝练特色工作方法,激活学生发展内生动力,全面提升党建引领学科专业竞赛工作实效。

三、成效

课程资源体系建设方面,共建设完成45门课程资源105个系统实验1万+专业习题库。双师型教师培养方面,借助企业资源,2024年培养了18名教师获技能证书。

2024年春季党支部成员获得教育部产教融合课题、中华职教社课题,发表北核、SCI等论文6篇。

支部党员教师指导学生竞赛取得突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大数据技术应用赛项获广西赛区一等奖全国软件设计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创造了学院参加本赛事的最好成绩。

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

四、展望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产业需求的不断变化,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工作仍需持续探索与创新。未来,学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抓好党建与产教融合工作互融互促。

(一)深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党建模式

进一步优化和创新“党建+业务”模式,推动党员在实际业务中的带头作用,尤其是在新兴技术领域的应用和推广方面。通过更多的实地调研和企业合作,探索新的业务融合点,确保党建工作始终紧扣产业发展脉搏,切实提升党员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

(二)完善课程资源体系,强化教学与科研并重

在现有课程资源体系的基础上,不断引入最新行业动态和技术趋势,开发更多高质量的课程资源。加强科研平台建设,鼓励教师党员积极参与校企联合科研项目,带动全院教师推动科研成果向教学内容的转化,形成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三)加强学生党员培养,促进全面发展

继续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和实践机会,特别是在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方面,强化党员示范带动,激励全院学生在学业和职业道路上不断进取,争创佳绩。

(一审:陈平东;二审:耿阳;三审:曾灿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