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南宁分校首次启动全校性大规模实时、互动、异地、分散的线上教学。我系环境保护教研室《排水管网》课程教学团队按照南宁分校“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和“教学内容不缩水、教学标准不打折、教学质量不降低”的工作要求,在自治区优秀教师马华菊教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深入探索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本位、以“任务驱动”为手段的模块化网络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精心设计线上教学,打造提质变式的云端课堂,保质保量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据悉,该课程教学团队所建设的《水污染控制技术》课程,2010年获得自治区级精品课程,2018又获得“分校优质示范课程”,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及成果,为上好这门《排水管网》课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和条件。
未雨绸缪,提质变式打好教学方式组合拳
有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是线上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在寒假期间,《排水管网》课程教学团队根据学校春季学期线上教学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从教学平台选用、学生管理以及教学方式等三个方面入手,认真做好线上教学的各项准备工作。课程教学团队通过微信、QQ、视频会议等方式,对如何做好线上教学工作进行深入研讨,并测试各类适合开展线上直播教学的软件的功能及流畅性。通过研讨,最终确定选用“QQ群”+“腾讯课堂”+“优慕课”的组合平台进行教学组织与管理,采用“慕课授课”+“研讨授课”+“直播授课”的组合方式进行教学,同时不断完善教学方案,确保线上教学顺利开展。
统筹创新,搭建特色模块化教学平台
鉴于疫情契机,各大教学平台开放使用,充分收集超星泛雅、智慧职教、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学堂在线等教学平台的优质教学资源,进一步丰富课程教学资源。目前,《排水管网》课程教学平台有微课视频35个、在线测试试题310道、模块化PPT课件16个,借助微课堂和丰富的线上资源,教学活动平稳开展。
课程模块化是能力本位的体现,具有优化课程体系、使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提高教学针对性和灵活性及拓展学生个性等特点。为此,教学团队根据课程教学大纲,重组课程知识结构,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模块化处理和精细化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提高线上教学质量。
搭建特色模块化教学平台
精心组织,积极探索教学管理新模式
为保证线上教学质量和效果,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课程团队精心组织、设计、管理每堂课的教学活动。在课程模块化的基础上,对各模块教学内容进行细化,充分考虑线上教学特点和学生学习条件,各模块设置“导学”“任务描述”“学习任务”“随堂测试”“学习分享”“课后作业”“课后自测”“直播答疑”等小单元。模块小单元的设置让学生在学习前对学习内容(目标)、重点、难点、学习思路、学习方法及路径有系统清晰掌握,学习中能精准发力,学习后能对学习效果进行准确的自我评估,结合“随堂测试”“学习分享”“课后作业”“课后自测”“直播答疑”等小单元对知识点进行进一步巩固。各模块的细化,不仅教师能及时准确掌握学习的学习效果、发现存在问题,进而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还实现了与学生在线的实时交流互动,及时答疑解惑,让学生有更多的教学过程的参与感、专业知识的获得感。
网络课程—排水管网学习单元
导学
学习分享
直播授课
直播答疑
测试完成情况及学习效果反馈
作业完成情况
线上互动听心声,精益求精保质量
在线教学与现场教学显著的区别在于交互方式的改变,师生处在一个虚拟空间,需要通过更多的课程活动来加强师生互动与交流。高效的课堂,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目前,线上教学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师生,而是网络卡顿。虽然在开课前教师进行过多次测试,制定了多套预案,但在开课时偶尔还是会出现登陆平台难、直播卡顿、突发瘫痪等问题。学生很容易因此出现负面情绪,消极对待课程。为此,课程教学团队通过课程QQ群实时督促学生线上自主学习,根据自主学习情况开展腾讯直播答疑,并开展问卷调研,及时倾听学生的心声,疏导学生不良情绪,给予学生更多的情感关怀,并且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建立持续改进机制,保障教学质量。
课程线上教学2周以来,在线测试、问卷调查、学习分享参与率和课程作业提交率均达100%,在线测试及格率为73%。问卷调查共收到75份反馈信息,整体对教学方式可以接受,对学习效果满意。
问卷调查反馈
环境保护教研室《排水管网》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师们推陈出新、勇于探索,始终将保证和提升教学质量放在第一位,使线上教学平稳有序开展,师生也互相见证着彼此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