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020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为了庆祝党的生日、回顾党的光辉历程,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常态化制度化,全面总结南宁分校党建引领疫情防控经验,激励分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特推出献礼“七一”系列网络宣传专题。
“党建+公益服务”,增强支部新活力——电气与电子工程系第二党支部工作创新案例
一、背景
服务型党组织,是把服务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的一种基层组织模式和工作形态。党的十八大提出把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扩大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因此,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是新时代之呼唤,是新时代之潮流,对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以“党建+公益服务”为主题,以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范围,创新服务载体为关键点,通过开展系列公益服务,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全力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新活力。
二、做法
第二党支部在系党总支的指导下,激发广大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借力各方渠道资源,充分发挥专业特性,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迎合民生,创新活动载体和方式,激发党员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自觉性,努力构建“党建+公益服务”新风尚。
1、不忘党员初心,担当战“疫”使命。
2020年这个特殊的寒假,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在国家和人民群众需要的时候,党员同志们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疫情来袭,该支部高梓翔、魏博等同志积极加入当地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志愿者队伍,冲在疫情防控最前线。疫情封闭管控期间,他们每天为社区群众担任“守门员”、“送货员”,为疫情防控作出了积极贡献,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勇于担当时代使命的典范。
学生党员在社区检查点执勤
2、发挥专业特长,开展家电义务维修。
第二支部党员发挥电气、电子类专业特性,建立以电子协会为依托的校园义务维修站,每年结合三月学雷锋活动月、六月毕业季、暑期三下乡等,长期为师生、为社区群众开展家电义务维修,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和党的宗旨。

3、携手爱心协会,慰问关爱特殊儿童。
该支部每年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组织师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与扶绥县笔架山爱心协会儿童服务站携手为扶绥县特殊教育学校残疾儿童捐款捐物,赴特殊学校(帮扶学校)开展爱心服务,为他们捐赠衣物、玩具、文体用品等,与他们开展文体活动,进行游泳安全、用电安全教育,开展手工艺品制作等活动。爱心活动不仅能让这些特殊的孩子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和尊重,更能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团结友爱、扶残助弱的传统美德,引导广大党员同志关爱社会弱势群体、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电商扶贫”志愿服务,深入推进校地合作。
2019年10月,第二党支部响应扶绥县团委的号召,组织60多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为扶绥县“党旗领航·电商扶贫—我为家乡代言”扶贫活动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当天,他们搬运物品、布置舞台、维护秩序……活动现场处处可见“红衣使者”,他们用热情的微笑和细致的服务为全体参会人员服务,为活动的圆满完成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形成一道“最美风景线”。
三、成效
1、强化了党员身份意识和服务意识。
通过开展系列“党建+公益服务”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党员身份意识和服务意识,更加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激发他们勇于担当使命的责任意识。
2、增强了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
每位党员积极参与公益服务活动,在活动中扮演不同角色,承担不同任务,分工协作,齐心协力,圆满完成每一项活动。党员的意识、能力、个人形象都得到极大提升,党员的积极性、支部的活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3、扩大了学校影响力。
通过与扶绥县相关单位、部门对接,开展家电义务维修、关爱儿童活动、三下乡等志愿服务,以校内服务为基础,延伸服务到社区、乡镇、学校等,深入推进校地合作,为扶绥县社会、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贡献绵薄之力,同时也是宣传学校、扩大学校影响力的有效形式。
四、思考和启迪
“党建+公益服务”,党建是引领,是引擎,公益服务是载体。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头,依托组织优势,整合多方资源,创新活动载体,动员社会各界公益力量汇聚到党旗下开展公益服务活动。
“党建+公益服务”活动表明,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模式,不应局限于说教为主,更应以具体的、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党员们全程参与其中,在实践中受锻炼、长才干、做奉献,从而培养、增强党员身份意识、服务意识,真正让“组织有活力,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
要加大“党建+公益”活动宣传力度,通过多种网络媒介平台,及时有效地宣传支部开展的公益服务,让公益服务传递党的声音,吸引更多学生党员、群众参与社会公益服务。广大党员同志要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优化服务内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作用,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计算机应用系党总支学生第三党支部工作创新案例
一、背景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计算机系学生第三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上级行党委的各项工作部署、安排,始终保持攻坚态势、强化攻坚责任,不断拔高政治站位,决心助力脱贫攻坚工作。
二、做法
1、紧跟脱贫步伐,面对疫情不畏缩。
受疫情和天气的影响,扶绥县玉柏村大面积种植的西瓜滞销,更让人揪心的是,还有位瓜农因孩子罹患白血病已一贫如洗。计算机系第三党支部连同玉柏村第一书记刘晖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惧疫情风险,立即组织党员同志对该村的困难群众弱势群体进行排查走访,了解其西瓜滞销情况和因病致困情况,帮助该村成功销售4万多斤西瓜。切实做到让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进村、入户”,能够真正“入脑、入心”。
2、扶贫帮困送温暖,精准扶贫暖人心。
“慈善送温暖,爱心献社会”,计算机系学生第三党支部不忘社会责任,一直活动在爱心公益活动的第一线,在帮助玉柏村成功销售滞销水果的同时,也将本次活动所得的部分资金捐给了罹患白血病和扶绥县特殊学校的学生,给贫困村民和特殊学生送去温暖和信心。面对疫情防控关键时期,服务脱贫攻坚没有停滞不前,反而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决战脱贫攻坚,激发了扶贫内生活力。
慰问特殊教育学校
3、成立联合党支部,发挥合力助推脱贫攻坚。
为在脱贫攻坚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榜样示范作用,互学互鉴,构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合力,计算机系学生第三党支部与帮扶村—玉柏村成立了联合党支部,明确了一名党员干部作为联合党支部副书记,坚持党建联抓、资源共享、工作共推,实行“双重管理”,进一步强化党组织对精准扶贫和帮扶工作的组织领导,扎实稳妥创新推进联合党支部各项工作。对照目标清单,认真谋划落实,逐步解决整治过程中出现的疑难杂症,推动当地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发展。
联合党支部合影
三、成效
1、立足实际、不忘初心,推动经济发展。
助农营销已成为党员服务地方经济的一个品牌项目,也是校地深化合作、推动实践育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校地双方围绕人才培训与交流、课题研究、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合作,以具体项目合作的形式,让教授团队进园区、进企业、进农村,取得了良好效果。
2、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战,计算机系学生第三党支部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信心、真抓实干,攻坚克难、顽强奋斗,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党员应有的贡献!
3、增加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党性修养。
通过开展此次活动,广大党员进一步增强了党性观念,加强了党性修养。党支部组织力得到了全面提升,政治功能进一步强化,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加深了学校和地方之间的友谊,深化和交流了进一步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想法和措施。
四、探讨
扶贫济困是真诚的,关爱是无价的,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扶贫先扶志,引导年轻一代,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把来自社会的关爱化为前进的不竭动力,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美好未来,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爱心善举,回报社会。
近年来,计算机应用系学生第三党支部采取调研指导、进村帮扶等方式,帮助解决帮扶村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提升贫困村党组织组织党员、凝聚人才、动员群众、共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整体功能。督促党员主动落实帮扶任务,面对面开展帮扶活动,切实把党建促脱贫工作落到实处。创新了活动形式,丰富了学习内容,调动了党员立足实际、不忘初心,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热情,党员树形象、做表率、谋发展、抓落实,将党支部党员下基层联系群众、锤炼党性提供相应的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