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栏栏目 >> 教师典型 >> 正文

《从教三十年风采》周子平:传道授业现风采 不忘初心得始终

文章来源: 经济与管理系 作者:秦敏 编辑:黄雯 审核: 发布时间:2020-09-09 浏览次数:

周子平,现任经济与管理系主任,曾3次被评为桂林理工大学“就业工作先进个人”、2次被评为学院“优秀班主任”;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主持或参与科研、教改课题18项;参与技术服务1项;公开发表论文近20篇;获各类奖励24项。

寓教于乐,深入浅出

1989年的夏天,周老师从广西师范学院毕业并投身于教育事业,至今已有31年。任教期间,周老师不断汲取学科的最新成果和前沿知识,使自己专业知识与时俱进。在上课时,他始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除了吃透课本内容以外,还收集资料、不断拓展相关延展性知识,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与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周老师的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扎实有效,深受学生的喜爱,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情知互动,寓教于乐”的教学风格

周子平(右1)拍摄于1985年6月

仁爱,方能长远

在教学和工作中,周老师对学生始终心怀关爱,以身作则、处处作表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教育、引导学生。对此,他从教师层面对马云提出的“人要成功,情商、智商、爱商缺一不可”这句话分享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作为一个老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不应只以成绩定优劣,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情商和爱商。”何为爱商?爱商就是要懂得关爱、理解、呵护别人。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需要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未来心怀仁爱之心。教师在育人过程中引导学生做一个有爱、有仁、有正心,不能走歪路、走偏路,坚守人性中最本真、最大的仁爱之心。周老师的真诚、无私与仁爱赢得了广大学生的尊重、钦佩和喜爱。

既是老师,又是学生

“学高才能为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周老师强调教师队伍要想在德、行、知识认知方面对学生有所引导和帮助,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完善知识结构。作为一名老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永远不要停下充实自己的步伐。同时,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中要学会积累,不断地学习充电,掌握相应的丰富知识,并对此有所思所悟,理清知识逻辑,在学习、积累、总结过程中更多相关的知识储备。

做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也是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之一。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

在这三十多年的光阴里,周老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也是严厉导师,更是一名“引路人”。他说:“我的教龄、工龄、校龄都是31年,而且做了24年的班主任。教师对于学生的意义是什么?学生是创造创业的主力军,老师要做学生的引路人。”

作为一名教师,要真诚走近学生、真心关爱学生。他强调每个人亲身体验事物的时间是有限的,老师作为过来人要善于用亲身经历教导学生明辨是非、判断对错,以此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和拓宽对社会的体验,能够更快地适应社会。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要做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关闭 打印 责任编辑: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