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校内选拔赛的通知

作者: 时间:2025-03-20 点击数:

各二级学院: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回信精神,“三位一体”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把创新教育贯穿教育活动全过程,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经研究决定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校内选拔赛,为组好校赛相关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比赛主题

我敢闯,我会创

二、比赛目标

根据国赛“更中国、更国际、更教育、更全面、更创新、更协同”的总体目标,本届区赛的主要思路是力争做到“六个深”。

(一)深化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探索形成各学段有机衔接的创新创业教育链条,加快培养“敢闯会创”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二)深度创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发展的有关指示精神,以比赛为抓手,激活广大青年创新创业活力和创造力,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深根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涵养青年学生家国情怀,弘扬劳动精神,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打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根基。

(四)深挖资源。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工业强桂战略、科教振兴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政、校、企优质资源,汇聚全社会力量,支持大学生创业就业并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五)深入人心。将红色青春和绿色发展融入“青年红色筑 梦之旅”活动,积极引导广大青年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 助力乡村振兴,引导师生扎根基层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六)深度协作。充分发挥区赛平台纽带作用,协调和调动各方力量,促进产教融合、学段衔接,促进优质资源互联互通,助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及项目落地转化,营造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共同合作、互相支持的良好生态。

三、主要任务

以赛促教,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强化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引领各类分校人才培养范式深刻变革,形成新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和质量标准,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以赛促学,培养创新创业生力军。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激励广大青年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以赛促创,搭建产教融合新平台。把教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形成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

四、参赛对象

(一)2025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普通高等分校在校生(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以及毕业五年以内的毕业生(2020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生)均可参赛。参赛人员(不含产业命题赛道参赛项目成员中的教师)年龄不超过35岁(1990年3月1日及以后出生)。

(二)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五、赛道要求

参赛学生可选择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职教赛道(南宁分校)、产业命题赛道,同一项目只能参报一个赛道一个组别。各赛道要求详情请见《教育部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的通知》(附件1)。

六、赛事安排

(一)院级初赛阶段(2025年4月11日前)

各学院需于 4 月 11 日(含)前举办院级初赛,负责对参赛项目开展评审工作。在评审结束后,各学院应依据评审结果筛选出排名前六的项目。同时,各学院需于 4 月 11 日下午三点前(含)前,将参加校级网络评审的参赛项目相关材料报送至分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指定邮箱:ggnncxcy@126.com 。具体报送材料如下:参赛PPT、商业计划书、附件2推荐项目汇总表、视频(辅助材料为可选项),参赛PPT和商业计划书生成一份PDF文件,具体报送材料以项目名称命名,例如:×××项目PPT需特别强调的是,报送材料应严格按照院级初赛结果进行整理,且报送主体为各学院,每个项目单独一个文件夹,各学院要仔细核对检查每个项目的材料,不可缺少遗漏,分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不接受个人申报材料。

(二)校级网络评审阶段(2025年4月1218日)

 2025 年 4 月 18 日(含)前,分校将分两批次组织专家开展网络评审工作。专家团队由校内专业教师及校外行业资深人士共同组成,他们将严格依据既定评审规则,对各学院报送的参赛项目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经评审,将综合评定并确定晋级校级决赛的 20 个项目。网络评审工作结束后,分校将紧密参照附件 1《[具体项目培育计划相关文件名称]》的标准与要求,有序推进针对入选项目的培育计划,旨在进一步提升项目质量,助力项目在后续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 。

三)校级现场赛(分校赛场)(暂定5月17日)

1.校级总决赛(2025年5月178:00-12:00

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将于 2025 年 5 月 17 日(星期六)举办校级创新创业决赛。届时,分校将邀请专业评审专家莅临现场,针对参赛项目组织开展公开路演答辩环节。为确保赛事的有序开展与评审的专业性,决赛将分设两个场次:其中,职教赛道独立为一个场次;高教赛道、红旅赛道以及产业赛道的项目共同组成另一个场次。所有入围校级决赛的项目团队,均需参加相应场次的公开路演答辩,充分展示项目成果与创新亮点。

本次校级决赛奖项设置秉持公平、公正、激励的原则,共设一等奖 3 名、二等奖 5 名、三等奖 8 名,并配套相应奖金。具体奖金金额为:一等奖项目奖金 3000 元,二等奖项目奖金 2000 元,三等奖项目奖金 1000 元。所设奖金旨在助力项目后续孵化工作,各获奖项目团队应将奖金合理应用于与项目发展紧密相关的关键领域,如论文撰写发表、专利申请、社会实践调研等方面,切实推动项目成果转化与质量提升 。

2.冠军争夺赛(2025年5月1715:00-17:00

2025年5月17日(周)在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空港校区举行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校内选拔赛冠军争夺赛。最终将根据参赛名额分配,结合校级决赛及冠军争夺赛的获奖情况,综合考虑并推荐若干优秀作品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广西赛区选拔赛。

七、评审规则

校内选拔赛评审规则参照国赛要求设置,评审规则请参照《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评审规则》(附件3)。

八、参赛要求

(一)为提高竞赛的积极影响和广泛覆盖,进一步促进竞赛的公开、公正、公平,所有入围终审决赛的作品均须参加公开答辩会。参赛作品的主要核心成员必须到现场参与答辩,否则将影响最终成绩直至取消参赛资格。

(二)答辩人员须持身份证、学生证,提前至少30分钟到达比赛场地进行检录,在候场教室签到并候场,听从工作人员的安排前往答辩教室答辩(未按时候场或无故缺席的参赛项目视为自动放弃比赛,一切后果由项目所在学院自行承担)。

(三)赛制采取“8+5”模式,即陈述8分钟、答辩5分钟。

(四)每个参赛作品参加公开路演答辩的作者代表人数不得超过2名,自行决定公开答辩时作者代表的分工。现场路演答辩所用电脑及数字投影设备由分校提供。各参赛作品须自备移动硬盘或U盘,准备答辩所用演示文稿(PPT),并在5月15日报到时拷贝到答辩所用电脑上。同时允许参赛作品携带必要的文字、图片、实物作品等可用于辅助说明的器材。

九、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各学院要高度重视创新大赛竞赛的组织工作,成立专项工作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确保竞赛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学院领导要亲自部署、亲自协调,为参赛团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同时,要加强与分校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确保竞赛组织工作高效、规范、顺利进行。

(二)加强宣传,注重衔接

各学院做好竞赛的宣传发动工作,通过各种宣传渠道营造良好的竞赛氛围和舆论导向,积极开展赛前宣讲、交流分享或培训活动,发动更多学生参与本届大赛。同时要注重与以往同类大学生学科竞赛的衔接,持续发力,打造优秀精品项目。

(三)深度挖掘,整合资源

各学院要充分发挥本单位科研平台的育人功能,充分利用师生取得的先进科研成果与专利成果,深度挖掘在国内外其他知名赛事中获奖的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的项目以及社会实践立项项目,从中推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项目积极参与竞赛。

联系人:陈聪/于洋

联系方式:0771-5020775

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

2025年3月20

 附件1: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创新创业类顶级赛事培育项目培育计划-学院推荐表 .docx

 附件2:南宁分校-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学院推荐项目信息汇总表.xlsx 

Copyright© 2024 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